教师资格
网站导航
手机APP

手机Web端浏览
1、直接输入 wap.zgjsks.com
2、扫描二维码访问
网站导航
手机APP
手机Web端浏览
1、直接输入 wap.zgjsks.com
2、扫描二维码访问
您现在的位置:中公教师网 > 国家教师资格证考试 > 教师资格面试 > 小学 > 结构化 >
来源:中公教师网 时间:2020-12-20 11:29:52
纵观每年的中小学教师资格证结构化面试来看,时政热点及相关延伸问题,成为每年常考的内容之一。考官经常就时政热点话题进行提问,比如谈谈对某一社会现象、事件的看法;又或对某一现象、事件解决措施,来考查考生的综合分析能力。
以下是中公教育研发团队就促进博物馆资源融入教育体系的相关问题进行的分析与解读,以帮助考生在面对此类问题时能对答如流。
一、背景
2016年年底,教育部等11部门印发的《关于推进中小学生研学旅行的意见》提出,要将研学旅行纳入中小学教育教学计划。然而,随着越来越多学校、各类市场主体的“涌入”,博物馆研学市场也越来越鱼龙混杂,不少研学活动面临诸如体验“走马观花”、文化深度欠缺、管理规范不到位等问题。近日,教育部与国家文物局联合下发《关于利用博物馆资源开展中小学教育教学的意见》,以进一步健全馆校合作机制,促进博物馆资源融入教育体系,提升中小学生利用博物馆纪念馆学习效果。
二、观点
博物馆作为历史文化资源的集纳地,承载着丰富的文化内涵,具有传播历史、科学文化知识的教育功能,因此,我们应该支持这一教育观念,共同促进博物馆资源融入教育体系。
三、分析
如果能够将博物馆资源运用到学校教学中,一方面,实物教学和书本教学相结合,可以让学生更加直观且形象的感受历史科学文化,对课程内容的记忆更加深刻,有助于历史和科学文化知识的理解与学习。
另一方面,教师将博物馆资源引入课堂,结合展出文物讲授当时的社会政治、经济和文化的发展情况,既符合创新性教学观念,又能够调动学生积极性,增添历史课堂的趣味性和生动性。
四、实践
博物馆层面。要充分发挥博物馆的教育功能,结合中小学生认知规律和学校教育教学需要,策划适合中小学生的专题展览和教育活动,研究开发不同学段的自然类、历史类、科技类等系列活动课程。
教育部门层面。要做好文物部门和教育部门的沟通和协调工作,同时加强对博物馆研学活动的管理和监督工作,开发特色鲜明的博物馆研学线路和课程,发挥博物馆、纪念馆实践育人作用。
学校层面。要充分利用各类博物馆和纪念馆资源,开展专题教育活动,组织开展爱国主义、革命传统、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生态文明、国家安全等主题的研学实践教育活动。
以上是中公教育研发团队就“如何促进博物馆资源融入教育体系”的问题,为广大考生做出的解读与分析,考生可结合自身知识储备进行理解和备考,预祝考试成功。
相关推荐: